紫荊1997

【汶川地震十周年‧教育篇】援建校園 港川同心育棟樑

来源:香港文匯報    发布时间:2018-05-09

02.jpg

■邱原在教練李付魁指導下練習武術。香港文匯報記者李兵 攝


惠十八萬災區學生 體壇新秀層出不窮

五彩斑斕的奧運五環,一匹正在急馳的駿馬,綻放的紫荊花,構成了四川香港馬會奧林匹克運動學校牌基座上獨有的一個圖案。4月17日,香港文匯報記者來到位於都江堰的這所學校,深深地感受到校園環境的溫馨。該校由香港馬會出資1.35億元(人民幣,下同)援建,僅是「5.12」地震後香港援建項目之一。川港情緣孕育了新的希望,成就了無數災區學生的夢想。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兵 四川報道

據悉,在香港援建的190個項目中,學校達到60所、新建校舍74萬平方米,18萬災區學生受益。

學校硬件一流 大賽備戰基地

「嗨,嗨嗨!」4月17日上午10時,四川香港馬會奧林匹克運動學校拳擊館傳來一陣拳擊聲和吶喊聲。走進館內,只見七八名武術運動員正在教練的指導下練習南拳(棍)。一位十多歲的少年,擊拳招招有力,吶喊氣勢如虹,引起記者注意。

這位少年名叫邱原,今年13歲,來自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邱原說,他從小喜歡武術,以前一直在瀘州市體校學習。2015年,邱原在教練的推介下來到該校,拜師世界冠軍李付魁接受南拳系統培訓。2016年,邱原獲得四川省南拳(少年組)比賽第一名。「上午上文化課,下午練習武術,學習練拳兩不誤。」邱原說,他近期的夢想是代表中國參加亞洲武術錦標賽。

邱原的教練李付魁,曾多次獲得世界、亞洲武術冠軍,在第十三屆全運會中摘得銅牌。「四川香港馬會奧林匹克運動學校硬件一流,已成為國內高水平運動員和各級重大賽事的備戰基地。」李付魁說,自己退役後便選擇來到該校執教。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四川體育場館受損面積超過30萬平方米,人才的輸出與培訓受到嚴重影響,急需重建一個高標準的訓練基地。四川香港馬會奧林匹克運動學校校長陳曉介紹,該校由香港馬會出資1.35億元援建,佔地8.6萬平方米,有室外運動場、綜合訓練館、教學樓、學生公寓等,可容納500名青少年運動人才學習和訓練。同時,該校運動場與毗鄰的都江堰中學共享,5,000名學生從中受益。

2012年建成投用後,就讀於該校的劉俐伶奪得2014年世界青少年武術套路錦標賽女子C組棍術冠軍,吳璽榮獲2014年第二屆世界青年奧運會女子足球冠軍,王千初榮獲2013年柔道世界盃亞軍......

場地闊環境佳 港運動員點讚

邱原說,他曾兩次赴港,與香港體育學院學生劉子龍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劉子龍哥哥令人敬佩,我從他身上學到了什麼叫堅持。」邱原介紹,在一次赴港匯報表演中,有一個動作不規範,劉子龍手把手地教他,讓他非常感動。在交流中,邱原得知劉子龍曾獲得過世界青少年南拳第一名,對他崇拜不已。

李付魁說,當四川運動員赴港時,港方用先進的體能測試儀對每個運動員進行測試,並提出針對性的訓練建議,「這是香港體育運動在高科技方面的優勢。」當香港運動員來到四川時,他們最感興趣的是當地優美的環境和寬闊的運動場。

陳曉介紹,建校以來,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香港賽馬會董事、時任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等政要曾來校考察,香港體育學院、香港島校長聯會、香港海天體育會等20餘個團體或學校深入該校訪問;該校武術、田徑、羽毛球運動員曾先後四次赴港,還連續三年承辦「川港青少年運動員交流活動」。同時,該校還接待過奧地利乒協訪問,連續三次承辦「中國(成都)-印度瑜伽節」。

「香港精英運動員袁家瑩將來我校進行封閉式訓練,以備戰2018印尼雅加達亞運會。」李付魁介紹,袁家瑩是一名南刀(棍)選手,曾兩次奪得世界冠軍,他十分期待與香港高水平運動員的交流合作。


紫荊1997
东方诗意生活大会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