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多辦同類活動了解歷史 市民讚圖片罕見倡常設
「共享偉大榮光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港澳同胞參與改革開放奉獻祖國大型圖片展10日起一連三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踏入展覽的第二日,連場大雨亦無礙市民的熱情,不少人特意前來參觀,回顧國家改革開放的歷史並展望未來。有學生受訪時表示,香港近年出現不少社會矛盾問題,許多都是源於對歷史了解不足,年輕人亦缺乏機會接觸祖國最新發展資訊,希望可多辦同類展覽,增進港青對國家的認識。有市民則大讚展出的圖片罕見,很有歷史價值,期望能改為常設展覽。
■香港文匯報記者 范童、鄺智深
展覽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主辦,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慶祝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認可計劃」的首個大型活動。是次共設近300塊展板,展出超過1,000張圖片,回顧和展示國家改革開放40年來港澳同胞情繫中華、魂牽桑梓的無私奉獻,並向在這場偉大實踐中篳路藍縷、奮發圖強的每一位改革者致敬。
是次展覽分為「團結一致向前看」、「命運共同體」、「敢為天下先」、「眾志成大業」、「超級聯繫人」、「骨肉總相連」等主題。
主辦方冀藉此展覽,讓港人能更多了解祖國,從國家大格局中去思考港澳的角色,珍惜國家發展帶來的巨大機遇和紅利,發揮自身之長,共擔民族大義,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
學生:實用通識 會推介同窗
約20名來自創知中學的學生昨日由兩名老師帶領參觀展覽,並在參觀後以小組方式討論交流,同學們暢談參加展覽的感受,分享他們最印象深刻的主題。
即將升讀中五的學生李慧琳說,課堂上雖然有學習改革開放的歷史,但略為聚焦於政策層面,透過參觀展覽則可了解整個發展里程,包括很多事件及例子,相信能應用於通識科。她認為展覽十分實用,會向其他同學推介。
敬佩唐翔千「只想為國做事」
她認為,「敢為天下先」的主題具啟發性,因為當時香港商人在不清楚前景的情況下,勇於到內地投資,值得年輕人敬佩及學習。讓慧琳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商人、紡織大王唐翔千的一番話:「我不管別人是怎樣想的,反正我只想為國家做點事。」
同樣將升讀中五的學生周蕓霞表示,她在千禧年後出生,主要是透過家人口述認識祖國發展歷史,對國家改革開放的事件所知不多,於是報名參觀展覽,加深了解。
她認為,改革開放是祖國今天強大的基礎,而鄧小平提出的由「港人治港」的「一國兩制」方針50年不變,也讓香港繼續保持繁榮。
港社會欠了解國家致分歧
周同學指出,香港人一向關心祖國,例如展覽中提到,2008年汶川地震及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時,港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盡力協助救災。反觀今天,部分年輕人對歷史認識不足,社會上出現矛盾和分化,而青年人亦缺乏機會接觸祖國最新發展,她希望可多辦同類展覽,加深青年認識國家。
帶隊參觀的盧老師認為,是次展覽以改革開放40周年為主題別具意義,因為現時的教科書只會簡單說明改革開放的歷史、狀況及問題等,校方希望學生走出課室,到展覽看一看,了解改革開放的全貌,「是次展覽是一個大型照片展,學生們至少可以近距離看到當時的情況,不會覺得(歷史)太遙遠。」
老師:擔責向學生講清歷史
她表示,香港回歸祖國已21年,但現在的中學生只得12歲、13歲,可以理解他們對此認知略淺,故身為老師有義務、客觀地講解清楚相關歷史。
盧老師說,校方有定期舉辦內地交流及參觀活動,加強學生對國家發展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