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江城”武漢講述濕地故事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22-08-08

【亚洲文旅网讯】《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COP14”)將於11月5日至13日召開,大會主會場設在湖北武漢。這是中國首次承辦這一國際濕地盛會,也是該大會首次在“國際濕地城市”舉辦。

為突出濕地特色,"COP14"主會場特意設在東湖國家濕地公園附近

今年6月,武漢被列入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前不久,武漢在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豹澥湖新發現了一處青頭潛鴨繁殖地,紅外線相機全程記錄下它們成長的有愛瞬間,這意味著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青頭潛鴨在武漢又新增一處棲息地。一則則喜訊,是武漢濕地環境持續向好的印證。

武漢別稱“江城”,是一座伴水而生的城市。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武漢擁有166個湖泊,165條河流,1624平方公裏濕地,濕地率達18.9%,素來就有“百湖之市,濕地之城”的美稱。今年“COP14”在武漢設主會場,具有特殊意義。

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在物種保護、環境調節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多年來,武漢市致力於推進濕地生態修複,建有10個濕地公園、5個自然保護區,實現了濕地面積保持不減、城市水質穩步提升、濕地生境逐步恢複、鳥類種類和數量明顯增加等生態保護綜合效應。豐富的濕地資源,助力武漢這座千萬級人口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

本屆大會的主題是“珍愛濕地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中國今年重要的主場外交活動,“COP14”各項籌備工作正在有序推進。武漢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朱功偉介紹,正是為了突出濕地特色,才特意將“COP14”主會場地點設在東湖國家濕地公園附近。

據悉,武漢東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全國最大的城中湖——東湖區域內,東接武漢三環線綠化帶西側,南靠馬鞍山森林公園(吹笛景區)喻家湖,西至東湖磨山山腳,北邊臨近東湖清河橋,總面積為10.2平方公裏。其中,水域面積6.5平方公裏,主要包括團湖、後湖、喻家湖,陸地面積3.7平方公裏,濕地率達63.7%。“屆時正是冬季候鳥遷徙的季節,與會代表將置身東湖湖畔,切身感受濕地魅力,感受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畫面。”朱功偉說。

精心策劃特色展陳,打造中國履約30周年成果展示館

在剛剛舉辦的國家林草局2022年第三季度例行發布會上,國家林草局濕地司二級巡視員楊鋒偉透露,11月5日至13日,“COP14”將在湖北武漢設線上線下主會場、在瑞士日內瓦設線上線下分會場,探討公約發展方向,審議重要履約事項,講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故事。其中,武漢線上線下主會場的主要活動將包括大會開幕式、部級高級別會議、中國濕地成就展、中國系列邊會、濕地考察等,並發布《武漢宣言》,為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授牌。

楊鋒偉介紹,為推進“COP14”大會成果落實,大會主要活動經過了精心設計。大會將發布《武漢宣言》,體現大會共識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大會審議通過2025後全球濕地保護發展戰略框架,將引領公約發展方向。此次大會還將推動在中國建立“《濕地公約》國際紅樹林中心”,作為全球紅樹林保護國際合作的重要基地和科研平臺。此外,大會擬推出3項我國濕地保護重要成果,包括宣傳推介以濕地保護為主的黃河口國家公園、新指定一批國際重要濕地。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中國加入《濕地公約》30周年。為系統展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果,武漢市還將東湖風景區內一處廢棄水廠進行生態化改造,並策劃特色展陳,使之成為中國履約30周年成果展示館。

據介紹,中國履約30周年成果展示館位於東湖落雁景區,其場館建設特別注重與周邊自然融為一體。目前,展示館主體已建設完成;進入8月,布展正在有序進行中。“COP14”大會期間,中國履約30周年成果展將向外國友人講好生態文明建設的故事,講好中華優秀文化的故事,講好老百姓保護濕地、親近自然的故事。會後,中國履約30周年成果展示館也將對市民免費開放。

探索特大城市中人與濕地的和諧相處之道

在“COP14”大會召開倒計時100天之際,武漢啟動了“濕地大賞”影像視覺大賽、“我和濕地間的故事”征集活動,面向全社會征集武漢濕地攝影大片、創意短視頻等,希望凝聚更多國內外組織、專家學者、志願者、大中小學生等社會力量,形成濕地保護的世界共識,推動全球濕地保護可持續發展。

據介紹,為幫助中小學生了解、關注和喜愛濕地,增強廣大少年兒童濕地保護意識,近日,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聯合武漢教育電視臺,為武漢市中小學生量身定制了“我,和我的濕地”暑期實踐、科普知識進校園、“我,和我的濕地”圖文征集等系列活動。

其中一位參加了“濕地小密探”活動的武漢小學六年級學生宋鴻博分享道,“這次活動讓我受益匪淺。我了解到原來濕地有多種多樣的生物,也知道了這些小生靈是多麼可愛。我們應該保護好生態環境,讓濕地一直美好下去。”

據介紹,武漢努力探索特大城市中人與濕地和諧相處之道,積極建設湖泊公園、環湖綠道,讓市民在家附近就能享受到濕地帶來的美好生活;同時制定了《武漢市小微濕地保護與修複指南》,發揮小微濕地在淨化水質、調節微氣候、維持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預計到今年底,武漢市的小微濕地將達到32處。

武漢還運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對濕地進行數字化、標准化、常態化管理。目前,武漢已啟動“智慧濕地”項目,在全市濕地自然保護地安裝了微氣象、水質、土壤、野生動植物等162個前端物聯感知設備,實現濕地資源監測全要素、全周期、全覆蓋。

武漢的濕地資源

武漢是中國中部中心城市、長江中遊特大城市,也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綜合交通樞紐和曆史文化名城,是人口數量超過千萬的“國際濕地城市”。

武漢境內江河縱橫、百湖密布,擁有165條河流、166個湖泊,濕地面積16.2萬公頃,占全市國土面積的18.9%,此外還有6.35萬公頃的小微濕地,占全市國土面積的7.41%。豐富的濕地資源成為承載千萬人級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生態主體。實施長江大保護、兩江四岸整治、六湖聯通、四水共治、海綿城市、沉湖濕地保護修複等一批重大濕地生態修複工程後,武漢濕地的水質穩步提升。

未命名_副本.jpg



紫荊1997
东方诗意生活大会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