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美权威智库发布《2018全球大都市监测报告》成都全球第三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18-08-08

01c4475693252232f87574befc77e0.jpg@1280w_1l_2o_100sh.jpg

成都夜景(網上圖片)

【亞洲文旅網訊】 近期,被譽爲美國最具影響力的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發布《2018全球大都市監測報告》,報告采用牛津經濟研究院數據,以人均GDP和就業增長率爲指標,評估了過去幾年全球300個大都市的總體表現。從數據來看,中國大城市的表現在所有國家乃至地區中最爲矚目,發展勢頭十分強勁,成都的表現尤爲亮眼,以人均GDP增長率7.2%和就業增長率5.9%的成績,全球排名第三位,在中國所有上榜城市中排名第一位。

報告顯示,大都市對全球經濟總量、就業和人口吸納的貢獻率已呈現出“不成比例”的壓倒性優勢。這300個主要大型城市的經濟總量占全球經濟的近一半。布魯金斯學會的研究員們將這些資源高度集中的城市,稱爲“次國家級動力”,用以形容這些大都市在塑造全球經濟和社會形態過程中發揮的獨特力量。

值得關注的是,早在2012年布魯金斯學會也曾選取全球300個典型大都市進行研究分析,當時中國上榜的城市只有48個。而在今年發布的報告中,這個數字增加到103,超過北美和西歐的總和,體現出強大實力。  

除北上廣等“老牌大都市”排名同樣靠前外,其他新興都市的表現也非常突出。報告指出,雖然中國的城市已處于全球增長的前沿,但許多城市仍然鮮爲人知。爲了分析這些城市的變化,布魯金斯學會根據城市規模、産業構成和增長模式,將103個中國城市分成了五個類型。兩個巨頭城市(北京、上海)、14個主要城市,包括成都等9個省會城市和直轄市以及5個沿海港口型城市、6個老牌資源型城市,剩下的81個城市則按照服務和工業占比劃分,24個城市被劃分爲服務型城市,57個則被劃分爲工業型城市。

分析認爲,自2000年以來,這五種類型的城市顯示出了獨特的就業和人均GDP增長模式。雖然北京和上海從規模上來講仍然具有不可撼動的主導地位,但它們不再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包括成都在內的14個主要城市正在成爲新的經濟增長點。這些主要城市通常是區域交通樞紐,擁有發達的國際機場、高速鐵路或海港,在産業發展和布局上也更加清晰。

以成都爲例,這座城市的快速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基礎設施和關鍵産業領域上的高速發展。成都雙流機場是中國內地第四大國際機場,而第二座機場----天府國際機場也正在建設之中。新機場將于2020年投入使用,成都隨之成爲中國內地繼北京、上海後第三座擁有雙國際機場的城市。不僅如此,從成都出發的中歐班列(蓉歐快鐵)運輸網絡已拓展至境內14個城市、境外16個城市,成爲連接亞歐的重要樞紐網絡。這座中國西部內陸城市靠著航空和鐵路領域的優秀表現,在全球城市的競爭中贏得先機。

從産業來看,服務業和電子信息産業正在成爲這座城市的支柱産業。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成都服務業實現增加值3827.6億元,同比增長9.5%,占全市GDP的55.7%。同時,電子信息産業也成爲這座城市融入全球經濟版圖的引領性産業。隨著英特爾、IBM、格羅方德等世界500強和國際知名行業公司的落戶,成都的電子信息産業從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整機制造到軟件服務的全産業鏈條已經形成。按照規劃,到2020年,電子信息産業有望成爲成都第一個主營業務收入超萬億的産業。

報告最後指出,無論是從規模還是範圍看,中國正經曆著前所未有的城市化進程,這也確保了其城市將共同塑造和定義與之匹配的基礎設施、技術和經濟增長模式。而且由于成都等城市在世界經濟舞台上占據的重要地位,它們的持續演變也將成爲影響全球經濟,社會和環境的關鍵因素。


紫荊1997
东方诗意生活大会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